指標目錄: 1、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2、甘油三酯 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4、同型半胱氨酸 5、載脂蛋白A1 6、載脂蛋白B 7、脂蛋白a 8、總膽固醇 1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偏高 可能原因 l 運動不足及肥胖 經常不運動,或者是肥胖者,體內常常會有很多熱量,而身體得到高于實際需要的熱量,就會將多余熱量儲存為脂肪 l 精神壓力過大 精神壓力過大,心情郁悶時傾向于吃大量脂肪類食物、飲酒和吸煙,以幫助緩解緊張情緒,所有這些都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l 飲食不合理 過多食用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多的食物,是導致體內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主要原因。 l 遺傳因素 因為基因對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生產和處理速度發揮了關鍵作用。 l 40以上的男性或絕經期后的女性 40歲以上的男性或絕經期后的女性是血脂異常的高危人群。 l 冠心病或動脈粥樣硬化病家族史者 有冠心病或動脈粥樣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有早發冠心病或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是血脂異常的高危人群。 l 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者 有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者是血脂異常的高危人群。 l 動脈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主要危險因素。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過程中,持續發生一系列的慢性炎癥反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能是這種慢性炎癥的始動和維持的基本因素。 l 已患冠心病者 已有冠心病、腦血管病或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病者是血脂異常的高危人群。 可能存在的風險 l 心腦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 l 引起肝功轉氨酶增高 長期低密度脂蛋白嚴重增高會導致脂肪肝和肝動脈粥樣硬化,肝小葉受損,肝功能下降,肝功轉氨酶會成倍的增高, 偏低 可能原因 l 運動過量 日常生活中,有時運動量過大。 l 攝入脂肪過低 攝入脂肪過低,飲食不合理,如過多攝入青菜和水果等清淡的食物,而動物的內臟等含脂肪較多的食物攝入量過少。 l 肝功能異常 肝臟代謝異常及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障礙,都會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低。 可能存在的風險 l 嚴重肝病 l 營養不良 l 骨髓瘤 l 急性心肌梗 l 甲狀腺功能亢進 l 吸收不良綜合征 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營養物尤其是脂肪不能被小腸充分吸收,從而導致腹瀉、營養不良,影響脂類代謝。 l 嚴重貧血 2 甘油三酯 偏高 可能原因 l 酗酒 酗酒可致繼發性高甘油三脂血癥。 l 肥胖 肥胖可致繼發性高甘油三脂血癥。 l 糖尿病 糖尿病可致繼發性高甘油三脂血癥,建議同時控制血糖。 l 藥物 一些藥物可致繼發性高甘油三酯血癥,如有發現,建議停用藥物。 l 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功能減退可致繼發性高甘油三脂血癥。 l 過多食入高油脂食物 對于由高脂飲食所致的繼發性高甘油三脂血癥患者,建議低鹽低脂飲食。 l 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 對于由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所致的繼發性高甘油三脂血癥患者,應首先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l 飲食及檢查時間 甘油三酯也受遺傳和環境因素影響,同一個體的甘油三酯水平受飲食和不同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同一個體在多次測定時,甘油三酯值可能有較大的差異。 l 檢查前有劇烈運動 檢查前有較強的劇烈運動,可使甘油三酯暫時性升高,測定前24H內不應進行劇烈體育運動。 l 40以上的男性或絕經期后的女性 40以上的男性或者絕經期后的女性是血脂異常的高危人群。 l 有冠心病或動脈粥硬化病家族史者 有冠心病或動脈粥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有早發冠心病或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者是血脂異常的高危人群。 l 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者 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者是血脂異常的高危人群。 l 已患冠心病者 已有冠心病、腦血管病或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病者是血脂異常的高危人群。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l 肥胖 l 代謝綜合征 代謝危險因素可導致粥樣硬化及血脂異常,如高甘油三脂和載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增多。 l 心血管病 l 致動脈粥樣硬化 l 2型糖尿病及并發癥 l 視網膜病變及黃斑病變 甘油三酯增高可能是視網膜硬化性滲出和黃斑病變、增生性視網膜病變的重要危險因素。 偏高 可能原因 l 飲食因素 一方面可能是平時所吃的食物中含有的脂肪類物質過少,引起的攝入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自身的消化不良、吃飯過快,導致脂類物質被機體消化吸收過少。 l 檢查時處于饑餓狀態 甘油三酯偏低的原因也可能是在饑餓的時候去做的檢查,因為當人體饑餓的時候,體內的甘油三酯會和蛋白質結合,這時候檢驗便無法檢測出甘油三酯。 l 膽道疾病 攝入體內的脂肪是通過膽汁來分泌和消化吸收的,一旦膽汁分泌異常、膽汁分泌不足時,導致血清甘油三酯偏低 l 肝功能嚴重障礙 當肝細胞功能障礙時,其脂類代謝過程必然受到影響。 l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多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危象 l 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狀腺合成釋放過多的甲狀腺激素,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影響脂類代謝。 3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偏高 可能原因 l 少至中量飲酒 少至中量飲酒會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 藥物因素 使用雌激素、胰島素、煙酸、維生素E等藥物,會引起患者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偏高。 l 體力活動 體力活動會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 家族性高α-脂蛋白血癥 高密度脂蛋白偏高常見于原發性高密度脂蛋白血癥,即為家族性高α-脂蛋白血癥,此群家族中長壽者多。 l 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 各種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等疾病會引起高密度脂蛋白的偏高。 偏低 可能原因 l 遺傳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高低也明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 l 嚴重營養不良 伴隨總膽固醇的明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會下降。 l 肥胖者 肥胖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 l 吸煙 吸煙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 l 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 高甘油三脂血癥患者往往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的情況。 l 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狀態 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狀態,可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的情況出現。 l 載脂蛋白AI缺乏癥 載脂蛋白AI缺乏癥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極地,如TANGIER病。 l 家族性低α脂蛋白血癥 家族性低α脂蛋白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極地。 l 魚眼病 魚眼病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極地。 可能存在的風險 l 心腦血管疾病 隨著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發危險增加。 4 同型半胱氨酸 偏高 可能原因 l 遺傳基因 家族遺傳因素如基因缺陷或突變,可以導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謝必須的酶缺乏,而發生半胱氨酸升高。 l 維生素缺乏 如維生素B6、B12、葉酸等攝入不足,導致體內維生素、葉酸的缺乏,可引起半胱氨酸在體內堆積,血液檢測指標升高。 l 腎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其血中半胱氨酸水平可達到正常人的2-4倍,且發生血管栓塞性癥狀的機率顯著增加。 l 惡性腫瘤等疾病因素 有些疾病如惡性腫瘤、銀屑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導致半胱氨酸的增高。 l 藥物原因 如服用卡馬西平、異煙肼等藥物,也可導致半胱氨酸的增高。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l 血栓癥 缺乏葉酸、吡哆醇(B6)或鈷胺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都會上升。容易患上血栓癥。 l 心血管疾病 l 骨軟弱癥 l 精神疾病 會導致人體產生認知功能障礙,嚴重的會導致產生阿爾茨海默氏病、精神分裂癥等。 偏低 可能原因 l 藥物影響 補充吡哆醇、葉酸、三甲基甘氨酸等,會降低血液內的同型半胱氨酸的濃度。 5 載脂蛋白A1 偏高 可能原因 l 抗癲癇藥物導致 服用一些抗癲癇藥物會引起載脂蛋白A1偏高,如果停藥后,即可恢復正常。 l 飲酒 長時間過量飲酒就會引起載脂蛋白A1偏高,這時候一定要停酒。以后不飲酒,載脂蛋白A1就會恢復正常。 l 妊娠期 妊娠期間也會引起載脂蛋白A1偏高,也是正常的生理性現象。 可能存在的風險 l 肝硬化 肝臟出現異常,患有慢性肝炎的時候就會引起載脂蛋白A1偏高,若不及時治療,容易轉化為肝硬化。 偏低 可能原因 l 肝功能受損 載脂蛋白A1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為肝臟功能受損,肝細胞合成載脂蛋白A1減少,造成血液中載脂蛋白A1偏低。 l 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引起 載脂蛋白A1偏低常見于患有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高脂蛋白血癥等疾病的患者。 6 載脂蛋白B 偏高 可能原因 l 運動不足及肥胖 經常不運動,或者是肥胖者,體內常常會有很多熱量,而身體得到高于實際需要的熱量,就會將多余熱量儲存為脂肪。 l 飲食不合理 過多食用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多的食物,是導致體內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主要原因。 l 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者 有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者是血脂異常的高危人群。 l 已患冠心病者 已有冠心病、腦血管病或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病者是血脂異常的高危人群。 可能存在的風險 l 心血管病 血脂異常作為脂質代謝障礙的表現,但其對健康的損害則主要在心血管系統,導致冠心病及其他動脈粥樣化性疾病。 偏低 可能原因 l 運動過量 日常生活中,有時運動量過大。 l 攝入脂肪過低 攝入脂肪過低,飲食不合理,如過多攝入青菜和水果等清淡的食物,而動物的內臟等含脂肪較多的食物攝入量過少。 l 肝功能異常 肝臟代謝異常及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障礙,都會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低。 可能存在的風險 l 嚴重肝病 l 營養不良 l 骨髓瘤 l 急性心肌梗 l 甲狀腺功能亢進 l 吸收不良綜合征 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營養物尤其是脂肪不能被小腸充分的吸收,從而導致腹瀉、營養不良、影響脂類代謝。 l 嚴重貧血 7 脂蛋白a 偏高 可能原因 l 與遺傳基因密切相關 血清脂蛋白(a)含量主要由遺傳決定,不受性別和年齡的影響;脂蛋白a如果搞。說明發生心腦血管方面疾病的可能性增加,日常飲食更應注意控制脂類的攝入。 l 飲食不當 脂蛋白a是血漿脂蛋白的一種,如果平常過多攝入脂肪、蛋白質、糖分的話,就可能導致脂蛋白a偏高,這些食物會過多加重肝臟的負荷,肝臟不能進行代謝,脂蛋白無法正常轉化,就可能表現偏高。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l 血栓形成 脂蛋白(a)在血栓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能促進血栓形成栓塞的發生。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其血漿中LP(A)濃度均有所提高 l 加速腎臟疾病進展 l 糖尿病并發癥 l 其他疾病 偏低 可能原因 l 酗酒 脂蛋白a主要是在肝臟合成的,長期酗酒會損傷肝功能,導致降低。 l 藥物影響 如新霉素等藥物會損傷肝臟功能,從而影響脂蛋白a的合成導致降低。 l 遺傳因素 可見于先天性脂蛋白a缺乏。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l 肝臟疾病 由于脂蛋白(a)主要是在肝臟合成的,患有肝臟疾病時,肝功能異常影響脂蛋白a的合成導致降低。 8 總膽固醇 偏高 可能原因 l 檢查前有劇烈運動 檢查前有劇烈的運動,可使總膽固醇暫時性升高。 l 進食過多高膽固醇的食物 進食過多高膽固醇的食物,比如心、肝、腸等動物內臟,這是造成總膽固醇偏高的原因之一。 l 肝細胞受損 膽固醇的酯化發生障礙,膽汁等的排泄受阻,導致總膽固醇升高。 l 維生素及激素的藥物反應 攝入維生素A、維生素D、腎上腺皮質激素、雌激素、口服避孕藥等藥物,會導致總膽固醇升高。 l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 因LDL受體基因缺陷引起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 l 40歲以上男生或絕經期后的女性 40歲上的男性或絕經期后的女性是血脂異常的高危人群。 l 有家族史者 有冠心病或動脈粥樣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有此類病人是血脂異常的高危人群。 l 有高血液、糖尿病、肥胖、吸煙者 有高血壓高血液、糖尿病、肥胖、吸煙者是血脂異常的高危人群。 l 肝膽疾病高發 脂肪肝、肝臟腫瘤、肝膽結石等導致膽汁排除障礙而使肝臟合成膽固醇能力增強,血脂總膽固醇濃度升高,則膽固醇酯的絕對含量也降低。 l 急性失血、多發性骨髓瘤、老年性白內障 急性失血、多發性骨髓瘤、老年性白內障等也可以出現總膽固醇升高。另外還見玉牛皮鮮、粘液性水腫、皮膚黃色瘤等。 l 已患冠心病者 已患冠心病者、腦血管病或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病者是血脂異常的高危人群。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l 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一旦機體組織無法及時得到營養和氧氣,便會引起心肌缺血、心絞痛、腦軟化、腦梗塞等。總膽固醇升高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l 引起高膽固醇血癥 可引起高膽固醇血癥 是人體脂肪代謝的表現。 偏低 可能原因 l 繼發性低膽固醇血癥 多見于甲狀腺功能亢進,肝損害如肝炎、肝硬化等。 l 原發性低膽固醇血癥 多由飲食不均衡,長期素食、偏食、膽固醇攝入過低而造成的。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l 導致免疫功能下降 人體的免疫系統只有在總膽固醇的協作下,才能完成其防御感染,自我穩定、免疫監視三大功能,總膽固醇便宜會使人的免疫力下降,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l 引發乙肝 總膽固醇對乙肝大三陽,乙肝小三陽的意義更為重大。 l 見于惡性腫瘤 蛋白質不足會使身體虛弱,抗病能力下降,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其中也包括惡性腫瘤,特別是消化道腫瘤。 |
關于2020年度省直行政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健康體檢的通知[詳細]
尊敬的用戶: 您好!  ...[詳細]
從您開始體檢到體檢報告出具的流程,詳細說明了報告出具的各個狀態。讓您隨時知道您的報告狀態是...[詳細]
各位請注意,我院前門變出口,后門變進口,取消東新路至中醫一附院后門路段的部分停車位[詳細]
白蛋白濃度;白球蛋白比值;膽堿酯酶;谷氨酸轉肽酶;谷丙轉氨酶;間接膽紅素;堿性磷酸酶;前白...[詳細]
指標目錄:1、促甲狀腺激素2、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3、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4、血清甲狀腺素5...[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