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濃度 偏高:可能原因 1、 嚴重失水 常見于嚴重性失水,血漿濃縮導致。如休克、嚴重燒傷、急性或大量出血、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降低癥。 2、藥物影響 靜脈注射白蛋白過多。 3、飲食導致 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量會導致數值的升高。
偏低:可能原因 1、肝病 肝臟、蛋白補償機能受損,會造成制造不足,導致數值降低。 2、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性低蛋白血癥或消化道疾患,不能很好的吸收消化,缺乏制造蛋白的原料,如胃癌,腸癌,肝癌等。 3、腎臟排泄屏障受損 由于肝臟排泄屏障的受損引起大量血清蛋白從尿液中排除,丟失大量的蛋白,導致數值降低。 4、蛋白質丟失過多 蛋白質機會由肝臟合成,因而肝臟受損就會導致數值降低。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1、提示慢性消耗性疾病 如長期食物中蛋白質含量不足或慢性腸道疾病所導致的吸收不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病、惡性腫瘤、肝硬化等。 2、提示營養不良 如慢性腹瀉,短腸綜合征和吸收不良性疾病。 3、提示肝功能嚴重損害 肝炎等疾病 4、影響正常營養吸收 當白蛋白減少時,血管內滲透壓降低,患者會出現腹水。 白球蛋白比值 偏高:可能原因 1、白蛋白增多 白蛋白是由肝臟合成的,白蛋白的增多一般情況下表明人體越健康。 2、球蛋白減少 球蛋白是由機體的免疫器官產生的,球蛋白偏高說明免疫系統亢進,偏低說明免疫能力不足。一般情況下,白蛋白要比球蛋白的含量高,但如果太高,可能是由于機體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或者是其他原因,如慢性炎癥、多發性骨髓瘤、紅斑狼瘡等。 3、兩者同時存在 兩者同時存在,有一定的壁紙范圍,超出這個范圍均為病理狀態。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免疫抑制:血清球蛋白降低見于生理性減少、免疫功能抑制或先天性Y球蛋白血癥等。
偏低:可能原因 1、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會引起數值偏低。 2、腎臟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有腎臟疾病或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都會使數值偏低。 3、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會影響球蛋白增加,從而導致對比數值的降低。 4、M蛋白血癥 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患者,數值都會降低。 5、自身免疫病 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干燥綜合征等都會導致降低。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1、肝硬化、肝功能不全等疾病 包括肝硬化、肝功能不全、腎病等會造成。 2、免疫力降低 3、白蛋白降低會影響免疫力,影響人體對藥物代謝的能力,還會造成腹水、胸腔積液、雙下肢眼瞼水腫等。如果不低于1.5:1,應該檢查肝功能和尿常規。 膽堿酯酶 偏高:可能原因 1、肝臟疾病 如甲肝、乙肝、脂肪肝、酒精肝等引起的數值偏高。 2、神經系統疾病 如患有精神分裂癥等精神方面的疾病會偏高。 3、肥胖 特別是肥胖型脂肪肝患者,血清中的數值會偏高。 4、貧血 如溶血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等也是會偏高。 5、其他系統疾病 見于甲狀腺功能亢、糖尿病、高血壓、支氣管哮喘等。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1、肝臟疾病 如甲肝、乙肝、脂肪肝、酒精肝等。 2、精神系統疾病 3、 肥胖 4、貧血
偏低:可能原因 1、肝實質損害 在肝病情嚴重的肝病患者中,膽堿酯酶降低與肝病變程度成正比。在慢性肝炎病程中,血清膽堿酯酶活性正常或降低后能逐漸恢復正常,大多預后良好,如持續低下或逐漸降低,提示病情嚴重。 2、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會引起數值的偏低。 3、其他疾病或藥物 見于有機磷中毒、營養不良、惡性貧血、急性感染、心肌梗死、肺梗死、肌肉損傷、慢性腎炎、皮炎及妊娠晚期等。以及攝入雌激素、皮質醇、奎寧、嗎啡等。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1、肝纖維化:長期的數值偏下提示肝病惡質變。 谷氨酸轉肽酶 偏高:可能原因 1、酗酒 酗酒是導致數值升高的原因,偏高數值在20%到400%之間。 2、外在壓力 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導致的人體超負荷,從而影響數值偏高。 3、慢性肝炎 慢性活動性肝炎會導致谷氨酸酰太酶高于正常值的1~2倍,如果長期數值高,可能導致肝壞死。 4、急性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會導致肝臟壞死的肝細胞仙酶合成亢進,引起數值升高。 5、肝硬化 肝硬化會影響谷氨酰轉肽酶的改變,取決于肝內病變有無活動及其病因。 6、酒精肝 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都會導致谷氨酰轉肽酶的上升。 7、脂肪肝 脂肪肝病人也會導致數值上升。 8、肝癌 肝癌患者也會導致數值上升。 9、梗阻 肝內或肝外膽管梗阻的時候,也會導致數值上升。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1、加速癌癥病情發展 癌組織或其周圍的炎癥會刺激肝細胞膜的通透性,讓病情進一步惡化。 2、加速阻塞疾病 對于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等引起的數值升高,不利于病情的回復,會進一步惡化病情。 3、加速阻肝病惡化 數值的升高表示患者患有肝病,若是肝病患者則會加速病情的惡化。 谷丙轉氨酶 偏高:可能原因 1、長期飲酒 大量或長期飲酒都會導致數值的升高。 2、劇烈運動后 生活不規律、劇烈運動后,都會出現數值升高。 3、女性月經期 女性月經期也會導致數值的升高。 4、藥物作用 服用甲氧氟烷、氯仿、巴比妥酸鹽、利眠寧、消炎痛、奎尼丁、安妥明等藥物都會導致數值的升高。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1、由酒精肝導致肝腹水 患有酒精肝的患者可以導致膽紅素升高,大量飲酒對肝臟損壞非常大,肝臟的不斷受損會導致肝硬化,出現肝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2、肝硬化、肝癌病情惡化 肝硬化、肝癌患者膽紅素升高,提示病情正在惡化,如果不及時治療,可以危及生命。 3、帶來肝損傷 病毒性肝炎引起膽紅素升高時,提示肝臟有炎癥,并伴有肝損傷,嚴重時還會導致其代謝和解毒能力逐步降低,使藥物代謝和身體毒素等不到及時的排除,導致受傷的肝細胞加速受損。
偏低:可能原因 1、肝功能正常 數值偏低說明肝細胞正常,沒有損傷。 間接膽紅素 偏高:可能原因 1、肝臟疾患 一些惡性疾病會導致數值偏高,如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黃色肝壞死、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等。 2、溶血性貧血 人體內紅細胞被大量破壞時,釋放出間接膽紅素,過多就會引起溶血性黃疸,患者通常會有皮膚發黃、鞏膜發黃、尿色發黃癥狀。 3、血型不合輸血 輸血輸入血型不合的血液,就會導致溶血,引起數值升高。 4、肝細胞性黃疸 肝細胞病變時,或不能轉換膽汁,或因肝細胞腫脹,使肝內的膽管被擠壓,排汁受阻導致升高。 5、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在48-72小時出現黃疸(并不按照面部、頂部、軀干、四肢的順序出現黃疸),且兩周內沒消退,引起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母子血型或新生兒先天性膽道畸形等。這種情況也會導致數值升高。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1、溶血性疸黃 2、原發性疾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偏低:可能原因 1、生理性減少 孕婦、嬰幼兒、部分老年人可有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 2、紅細胞生產減少 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 3、紅細胞破壞過多 各種溶血性貧血、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脾亢等。 4、失血過多 如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潰瘍、鉤蟲病等慢性失血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1、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2、慢性失血性貧血 3、皮膚、粘膜顏色變淡及粗糙 4、神經系統受損 堿性磷酸酶 偏高:可能原因 1、代謝異常原因 阻塞性黃疸、原發性肝癌、繼發性肝癌、膽汁淤積性肝炎會使數值偏高。 2、膽道排泄異常 當膽道排除膽汁異常的時候數值會偏高。 3、骨骼組織原因 孕婦、骨折愈合期、骨軟化癥、佝僂病、骨細胞癌、骨質疏松等情況數值會偏高。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1、無黃疸的疾病 包括肝硬化,肝細胞癌,膽管疾病,轉移性骨癌,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疾病。 2、有黃疸的疾病 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阻塞性黃疸等。
偏低:可能原因 1、慢性腎炎、甲狀腺功能不全等疾病導致 重癥型慢性腎炎、甲狀腺功能不全者,都會導致下降。 2、營養不良 見于牛奶減綜合征、維生素D攝入過多、營養不良、呆小癥等都會降低。 3、維生素C缺乏癥 包括壞血病、惡病質、貧血等都會引起數值降低。 4、遺傳因素 也會有遺傳因素影響數值的降低。 前白蛋白 偏高:可能原因 1、血液濃縮 前白蛋白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由血液濃縮造成的。 2、肝臟代謝能力增強 肝臟代謝能力的增強也是影響偏高的一個原因。
偏低:可能原因 1、肝臟疾病 肝臟疾病時前白蛋白更敏感,所以會引起數值的減少。 2、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負氮平衡時,前白蛋白減少。 3、其他 急性炎癥、惡性腫瘤、肝硬化或腎炎會造成數值偏低。 球蛋白 偏高:可能原因 1、肝臟發生炎癥 當肝臟發生炎癥時,α1球蛋白會增加,表明這個時候病情比較輕。 2、肝炎病變 α2球蛋白是反映肝炎的病變嚴重的程度,在早期病變時α2球蛋白多數保持正常,但是隨著病變的發展會逐步增加。肝癌、膽汁郁積、血脂增加時,α2也會隨之升高。 3、膽汁郁積性肝病變 β球蛋白會隨著膽汁郁積性肝病變時會增加。 4、肝膽類疾病病情惡化 γ球蛋白幾乎會在所有的肝膽類病變時都會增加,如果數值持續升高而找不到其他原因解釋時,這就意味著病情惡化,一般的肝炎就已經轉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重型肝炎時也會導致升高。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1、導致血液粘稠度升高 球蛋白的增高會導致血液粘稠度升高,容易引起血栓形成。
偏低:可能原因 1、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的地下可引起球蛋白降低。 2、免疫抑制劑等藥物影響 服用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會引起球蛋白降低。 3、肝臟發生病變 肝臟發生病變也會引起球蛋白的降低。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1、致病情嚴重 a1球蛋白是用來判斷肝臟炎癥病變時的標志,如果球蛋白偏低就表示著病情偏重。 2、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是引起a2球蛋白降低的原因,常常提示著患者將要或已經出現肝昏迷。 3、肝細胞遭到嚴重損害 由于肝臟合成減少就引起β球蛋白的降低,降到6%以下就表明肝細胞遭到了嚴重的損害。 乳酸脫氫酶 偏高:可能原因 1、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閉塞,血流中斷,使部分心肌因嚴重的持久性缺血而發生局部壞死,從而影響數值偏高。 2、其他肝病 如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黃疸等。 3、某些惡性腫瘤 胃癌、肝癌、胰腺癌、結腸癌等消化道惡性腫瘤及原發性卵巢癌、乳腺癌等,會影響數值偏高。 4、乙肝 乙肝病毒攜帶者也會導致數值偏高。 5、肺炎 發生肺炎時,會影響數值偏高。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1、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發生后9~20小時數值會上升。 2、血液病 白血病、貧血、惡心淋巴瘤等。
偏低:可能原因 1、儀器誤差 稍低或稍高,有可能是檢查過程中出現誤差。 2、內分泌失調 過于勞累、睡眠不好、心情不好等外在因素,是身體內分泌出現問題,導致數值降低。
血清谷草轉氨酶 偏高:可能原因 1、干細胞損傷 一般是由各種乙肝、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等肝膽疾病引起的。 2、心臟病變 測定谷草轉氨酶活力有助于對心臟病變的診斷,心肌梗塞時會上升。 3、運動、進食及藥物影響 運動、進食、飲酒、熬夜、藥物,都會影響數值的升高。 4、常見疾病引起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與肝癌、心臟疾病、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膽道疾病、肺炎、傷寒、結核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等。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乙肝 數值的升高是乙肝患者需要進行治療的標志,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毒會慢慢造成肝細胞大量死亡,疾病會逐步惡化,最后發展到肝癌。
偏低:可能原因 1、肝功能正常 數值偏低說明肝細胞正常,沒有損傷。 血清總膽固醇 偏高:可能原因 1、甲亢 甲亢或腸道膽汁酸吸收障礙時會導致偏高。 2、肝病 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會導致偏高。 3、高脂蛋白血癥 高脂蛋白血癥會導致膽汁酸代謝紊亂,從而使數值偏高。 4、進餐后 進餐后會導致數值偏高。 5、貧血 貧血缺氧相當于肝血流量減少,引起肝小葉中央區肝細胞缺氧損傷,引起數值偏高。 6、妊娠期 妊娠期膽汁郁積綜合征、腸道循環被破壞等也能引起數值上升。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1、肝硬化 對于一個慢性肝病患者,如果數值升高就會導致患者轉為肝硬化。
偏低:可能原因 1、甲減:甲減時候會影響數值偏低。 直接膽紅素 偏高:可能原因 1、長期飲酒 大量或長期飲酒都會引發膽紅素的升高。 2、生理性增多 生活不規律、劇烈運動后,也會出現膽紅素升高。 3、女性月經期 月經期也會引起直接膽紅素的升高。 4、藥物作用 對乙酰氨基酚、異煙肼、氟烷、四環素、水楊酸鹽、丙戊酸、乙醇、CCL4、氯丙嗪、環孢素A、紅霉素、頭孢、甲氨蝶呤、維生素A、口服避孕藥、同化激素、苯巴比妥、亞硝酸鹽、黃曲霉素。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1、由酒精肝導致肝腹水 患有酒精肝的患者可以導致膽紅素升高,大量飲酒對肝臟損壞非常大,肝臟的不斷受損會導致肝硬化,出現肝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2、肝硬化、肝癌病情惡化 肝硬化、肝癌患者膽紅素升高,提示病情正在惡化,如果不及時治療,可以危及生命。 3、帶來肝損傷 病毒性肝炎引起膽紅素升高時,提示肝臟有炎癥,并伴有肝損傷,嚴重時還會導致其代謝和解毒能力逐步降低,使藥物代謝和身體毒素等不到及時的排除,導致受傷的肝細胞加速受損。 4、梗阻性黃疸 梗阻性黃疸可使直接膽紅素升高,多見于肝癌、胰頭癌、膽石癥等。 5、肝炎性黃疸 患肝炎性黃疸的人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都偏高,多見于急性黃疸型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等。
偏低:可能原因 1、缺乏鋅、鐵 長期厭食的人,可能體內缺乏鋅。因此缺鋅是總膽紅素低的原因之一、總膽紅素偏低有可能是因為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是由于體內缺少鐵而影響的。 總蛋白濃度 偏高:可能原因 1、生理性升高 劇烈運動后、大量飲酒、休息不足等,都會引起升高,過一段時間后就會恢復正常。 2、藥物影響 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具有血液濃縮作用導致血清總蛋白增高。促皮質素、皮質類固醇、合成的類固醇、雄激素、生長激素、胰島素、甲狀腺制劑、黃體酮會使數值升高。靜脈注射氨基酸也會導致升高。血清中的右旋粘苷在雙縮脲反應中產生渾濁度也會升高。 3、慢性肝臟疾病 慢性活動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肝、結核病、瘧疾、原發膽汁性肝硬化等都會引起升高。 4、球蛋白升高 球蛋白反應肝臟的合成功能,發生急性肝炎時,球蛋白變化不明顯,發生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時,球蛋白會明顯升高,若超出了正常值,那就說明干細胞受損,肝功能下降。 5、血液系統疾病 骨髓瘤、淋巴瘤或者巨球蛋白血癥等,都會造成數值升高。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1、血液濃縮 2、常見于高濃度脫水后,如腹瀉、嘔吐、休克、高熱、大量出汗等。
偏低:可能原因 1、女性妊娠 女性妊娠會導致降低 2、血液稀釋 血液稀釋會導致降低 3、腸道疾病 腸道吸收不良病、腸病、腹腔綜合征等。 4、營養不良或長期消耗 營養不良或長期消耗會導致降低 5、肝細胞受損 肝臟功能嚴重損害時,蛋白質合成減少,導致數值降低。 6、腎病 腎病、腎病綜合征、類脂性腎病、腎小球腎炎。 7、蛋白質丟失過多 大出血時大量血液流失;腎病時尿液中長期丟失蛋白質;嚴重燒傷時,大量血漿滲出等。
可能存在的風險或疾病 1、提示性慢消耗疾病 長期食物中蛋白質含量不足或慢性腸道疾病所導致的吸收不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病、惡性腫瘤、肝硬化等。 2、提示水鈉潴留 各種原因造成的水中。如腎病、腎病、腎病綜合征、類脂性腎病、腎小球腎炎。 3、提示肝功能嚴重損害 肝功能受損時候數值會降低,一般是由于肝炎引起的。 |
關于2020年度省直行政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健康體檢的通知[詳細]
尊敬的用戶: 您好!  ...[詳細]
從您開始體檢到體檢報告出具的流程,詳細說明了報告出具的各個狀態。讓您隨時知道您的報告狀態是...[詳細]
各位請注意,我院前門變出口,后門變進口,取消東新路至中醫一附院后門路段的部分停車位[詳細]
白蛋白濃度;白球蛋白比值;膽堿酯酶;谷氨酸轉肽酶;谷丙轉氨酶;間接膽紅素;堿性磷酸酶;前白...[詳細]
指標目錄:1、促甲狀腺激素2、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3、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4、血清甲狀腺素5...[詳細]